SCI期刊的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

世界主流三大检索系统

世界主流三大检索系统指的是SCI、EI和ISTP。SCI指的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学引文索引”,收录3700多种期刊。SCIE指的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收录6000多种期刊。SCIE也记为SCI(E)。中国科技部规定从2000年起,SCI论文统计使用SCIE。EI指的是Engineering Index,即《工程索引》。ISTP指的是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即《科技会议录索引》。

需要注意的是,SSCI是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它是SCI的姊妹篇。

SCI源期刊的查询官网是在https://mjl.clarivate.com/home。SCI期刊名单会逐年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SCI收录的期刊不全是英文期刊,但以英文期刊为主。SCI检索系统采用英语,在收录一篇文献时,主要看英文摘要。因此,能否被SCI收录,摘要的内容和质量起很大作用。另外,SCI期刊要求把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全部译成英文。

期刊的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是指某年某期刊在前两年被SCIE收录的期刊中引用该期刊的次数与这两年该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之间的比值。影响因子代表该期刊被同行的认可程度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总引文数是指某期刊在某年内被SCIE收录的期刊引用次数的总和。总论文数是指某期刊在某年内刊载论文的总篇数。它代表该期刊所载信息量的大小。

快速指数是指某年某期刊发表的论文被SCIE收录的期刊在当年所引用的次数与该期刊当年所发表的论文数之间的比值。它代表该期刊在当年对其他(包括其自身)期刊的贡献。

期刊的引用半衰期是指当某期刊在过去的某一年被SCIE收录的期刊所引用的次数相当于目前的50%时,此年份与当前年份之间的间隔年数。它体现该期刊的发展速度。

SCI期刊的两种分区方法

SCI期刊分区包括大区和小区。SCI期刊的分类大区是指SCIE期刊包括以下13个大类学科:医学、生物、农林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工程技术、数学、物理、地学、地学天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综合性期刊。SCIE期刊的小类分区包括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译为《期刊引用报告》)学科分类体系中确定的176个学科领域。

根据期刊影响因子进行评价分区的方法包括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分区法和中国科学院分区法两种。后者晚于前者,并被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广为采纳。国内多数单位使用中科院分区表,而且对论文评价通常只用大区,不提小区。

汤森路透每年出版一本《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JCR对SCIE期刊的影响因子等指数加以统计。JCR将收录的期刊分为176个不同的学科类别(即通常所称的176个小区)。在每个小区中,按照期刊影响因子从高到低的顺序,把期刊数量划分为以下4个区:

(1)影响因子位于前25%(含25%)的期刊数量属于1区;

(2)影响因子位于前25%-50%(含50%)的期刊属于2区;

(3)影响因子位于前50%~75%(含75%)的期刊属于3区;

(4)影响因子位于最末25%的期刊属于4区。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JCR的数据,在13个大区和176个小区中,各自按照3年平均影响因子把期刊划分为以下4个区:

(1)前5%的数量属于1区;

(2)前5%-20%属于2区;

(3)前20%-50%属于3区;

(4)后50%属于4区。

中科院分区法使得1-4区的期刊数量呈金字塔型分布,其中1区和2区的期刊很少,影响因子很高。汤森路透分区法使1~4区的期刊数量呈等额均匀分布。中科院分区法在质量指标分区划分上更加严格。

在中科院分区法中,鉴于学科内期刊的3年平均影响因子呈偏态分布,为了保证1区期刊数量足够多,划定学科期刊总数前5%的影响因子最高的那批期刊为1区期刊;而对2~4区的期刊使用“3年平均影响因子总和相等”的方式来划分,即在剩下的95%期刊中,计算影响因子总和(S),使S2=S3=S4=S/3。

关于SCI分区和影响因子查询,可以使用中国科学院SCI分区微信小程序,网址是http://www.fenqubiao.com。掌握SCI分区的检索工具,能够帮助您快速查找合适的投稿期刊。

img